1、隔热条以次充好
有些商家用低成本的非结构材料的通用塑料---聚氯乙烯(PVC)隔热条(以下简称PVC隔热条),来替代欧洲公认通用了几十年的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尼龙(PA66)隔热条(以下简称尼龙66隔热条)。
用PVC隔热条穿条复合后的断桥铝型材而制成的隔热门窗,在实际安装使用后,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会造成PVC隔热条在断桥铝型材内出现松动,甚至完全脱离,轻则导致窗体松动、变形,从而破坏门窗的气密性和水密性,重则导致窗体整体松散、脱离。
2、壁厚不过关
目前在断桥铝门窗工程实例中,不乏有企业用不同壁厚尤其是低于1.4mm壁厚的铝型材充当隔热断桥铝型材使用。这种“瞒天过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断桥铝门窗工程业主只有在型材尚未进行加工之前方可进行鉴别。
3、工艺检测不过关
通常的门窗工程要经过严格的国家相关性能检测机构进行相关性能检测,并将所得检测报告做为其成品门窗的性能检测报告示人。
但这种原材料的检测数据仅能够代表其材质性能,在经历了热挤压及冷却等加工工艺而出产的成品,性能会大大改变。
4、投机取巧,偷换组成材料
一些断桥铝门窗企业在充分研究、把握了PVC隔热条、国产尼龙隔热条及进口尼龙66隔热条这三者之间较大的性能差别后,采取了既经济又相对保险的折中方案:窗框铝型材采用低质价廉的PVC或国产尼龙隔热条;窗扇铝型材采用高品质的进口尼龙66隔热条。但不管怎么换,它们也不是断桥铝门窗,却以断桥铝门窗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就是有欺骗的成分。